【創新篇】鹽城工學院將思政課堂搬進新四軍紀念館
【創新篇】鹽城工學院將思政課堂搬進新四軍紀念館作者:周龍艷 高加友 高留才2020-12-16
【導讀】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,也是最好的清醒劑—鹽城工學院將思政課堂搬進新四軍紀念館“不愿迭以個人問題分擾主席的精神而中止。久病之后,加上年齡的關系,體力、腦力雖不如昔,但應將現有的力量為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奮斗到底,以遂初志,而盡己責……。”在鹽城新四軍紀念館的展館內,有這樣一封開國大將張云逸寫給毛澤東主席的親筆信,字里行間情真意切,感染了現場50余名師生。12月13日當天,鹽城工學院開展以“重溫歷史記憶、傳承紅色基因、強化使命擔當”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暨思政課現場教學活動。學校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哀悼活動為契機,開設了一堂生動的思政實踐課。“紀念,是深切的緬懷,是對不能忘卻之事的提示和警醒。”在給青年學生的思政課堂上,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侯慧艷老師提出了四點“銘記”要求:“不忘卻以南京大屠殺為代表的中華民族的苦難史,不忘卻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英勇斗爭史,不忘卻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,不忘卻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優良傳統、不畏強暴斗爭精神和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的傳承史。”祭掃儀式在寒風凜冽的肅穆氛圍中開始,同學們通過向革命烈士敬獻鮮花、默哀致敬、聆聽新四軍革命烈士英勇事跡、重溫入團誓詞等形式,表達了對革命英雄的無限崇敬之情和愛國之意。“我幸運的是出生在和平年代,沒有經過戰爭的洗禮,但聆聽歷史故事講述、觀看展品,我感受到了新四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鐵軍精神,更感受到了祖國繁榮強大的來之不易。我們會更加珍惜和平、銘記歷史。”電氣工程學院團委學生副書記陶志濤同學現場很是感慨。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,也是最好的清醒劑。國防協會張志強同學表示,作為一名退役大學生,在部隊里也曾參加過多次此類活動,但在今天這個日子,走進紀念館的思政課堂意義非凡,“我們只有發展、壯大自己的實力,才能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。”近幾年,鹽城工學院加大思政課教學改革力度,推動黨史、新中國史、改革開放史、社會主義發展史的“四史”學習教育工作,通過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、烈士紀念日等活動,進一步培養青年學生的家國情懷,筑牢理想信念,強化責任擔當。
